您好!欢迎访问49629澳网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13280082001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0537-2208001

13280082001

您的位置: 首页>技术资料>公司新闻

中铁二十三局沪昆项目部副经理王士辉-沪昆线上的排头兵

作者:admin 浏览量:818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2-09 02:16:57

信息摘要:

在顶溪隧道出口通往哪旁隧道的施工便道上,经常能看到一个身穿蓝灰色并印有中国铁建二十三局字样的制服,身材微胖的中年汉子。闲时,他会一整天都呆在施工中的小寨坡特大桥连续梁的施工现场,跟班作业;忙时,他忙里忙外,在钢筋厂、拌合站或者施工队长办公

在顶溪隧道出口通往哪旁隧道的施工便道上,经常能看到一个身穿蓝灰色并印有中国铁建二十三局字样的制服,身材微胖的中年汉子。闲时,他会一整天都呆在施工中的小寨坡特大桥连续梁的施工现场,跟班作业;忙时,他忙里忙外,在钢筋厂、拌合站或者施工队长办公室里进进出出,催促钢材、混凝土等材料,或者解决施工工序衔接、人员不足等难题,一刻也闲不住。

有人称他是沪昆线上的排头兵,不仅是因为在2013年工程最艰难,任务最繁重的时候,他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更重要的是,在危、急、险、重的任务面前,他总能迎难而上,把人所不能为、所不愿做的工作接过来,并且拿出誓挣第一的气魄把工作做好。

他有一本自己的“管理经”,对自己管理的结构物,技术上有什么难题,施工中需要准备什么,每日有多少人干活,进度怎么样,他了如指掌。他鼓励身边的技术人员多学习,勤专研,在短短的四年里,他们组成的科技攻关小组形成了几项国家级科技成果,一大批技术人员逐步走向管理岗位,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5次获得局指挥部授予的工人先锋号,1次获得沪昆客专贵州公司授予的标准化工地,1次获得贵州省工人先锋号,1次获得火车头劳动奖章……他管理的桥梁、隧道以较高的质量和良好的形象总是能够赢得各级领导的青睐,在沪昆线上崭露头角。他就是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沪昆项目部副经理王士辉,熟悉的人都习惯叫他老王。

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在沪昆线上,说起老王,没有人不竖大拇指。“这个月的第一名肯定又是老王的了!”每次在月度召开的产值完成通报暨奖励大会上,其他分管工区的副经理总是赞叹道。

然而,就在一年以前,老王刚刚接手这个工区[①]时,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进度均排在管段内五个工区内的倒数第一,每次局指挥部领导检查工地都会对施工现场大为不满,施工便道泥泞不堪,进度缓慢,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在局指挥部每月的考核中,各项工作也都倒数,罚款动辄几万,多时达十几万,拖了项目部的后腿。

面对种种困局,刚刚接手的老王没有灰心。“先把剩余工程量清理出来”……他带着技术主管在工程部、计划部认真梳理工区内所有结构物的剩余工程量,最终根据架梁路线和时间节点,确定了管段内所有结构物的完成时间节点,并根据这个节点倒排了工期,将工程量分解到了天。

他不仅工作有方法,落实起来丝毫不含糊,总是冲在第一线。“计划排好了,但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实”,老王心里透亮,一针扎在“病痛”的要害上。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及工程按期完工,老王积极借鉴“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等做法,把工区的10余名技术员和技术主管按照工区的结构物分成5组,每一组管控一个重点控制性工程,全天候跟班作业,管控现场的文明施工、安全质量、施工进度,并以周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奖励挂钩,有效地的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当天问题当天解决,解决了材料供应、机械调配、人员使用和工序衔接等影响施工进度的难题,使得周产值完成比保持在90%以上,月产值全年保持在前两名,其中,连续获得五次第一。

2013年10月16日下午,承担的管段内最长的哪旁隧道1#横洞及进口两个作业面总计4021米正洞、1297米横洞的施工完成,进口至1#横洞段于顺利贯通;2013年12月9日,全长7124米的哪旁隧道全线贯通;2013年12月14晚,全长2582米的顶溪隧道顺利贯通……

在老王的带领下,五工区2013年全年完成产值计划xx万元,占2013年整个项目部产值计划的XX,随着管段内隧道、桥梁的施工完成,老王一颗悬着的心总于放了下来,领导们都赞他:给五工区和整个项目部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一本自己的“管理经”

“老王综合素质高,工作扎实,作风泼辣,具有较强的统筹能力和管理才能,所管理的五工区全线控制性工程最多,施工条件最差,硬是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一谈到沪昆项目部副经理王士辉,作为项目党委书记的王力这样评价道。

工作方法多,落实起来力度大,自然就能出成绩。在工作中,老王要求自己的技术员和施工队做到的事情,总是自己先做到。自从接收五工区这个“烂摊子”,老王就给工区的所有人员立下了规矩:就是对上级的指挥要行动迅速、落实得力。项目部召开工程技术例会,要求现场技术员要对施工现场的人数、施工进度、施工交底等情况烂熟于胸,并于每天对上述情况进行汇报。作为工区主管的王士辉第一个冲上“前线”,每天一个点,天天蹲在工地上,跟班作业,不仅全面掌握了各个结构物的施工情况,而且对现场负责人的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有了整体的了解。上级领导来检查,有些现场技术员不知道的事情、不懂得问题,老王都能对答如流,这不仅赢得了上级领导和项目主管的赞扬,在技术人员中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此,现场技术员更不敢懈怠了。

在老王眼里,管理主要是解决好人的问题。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活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是克服各种施工难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好各类技术难题的有力推手。为此,他在工区推行周例会、经验交流会等会议形式,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每月对使用的新技术和新工法进行总结,形成了质量较高的论文和QC成果。2012年,他们针对桥梁桩基多,进度慢,投入大,制约工期施工难题,成立了以技术骨干为主的科技创新系统,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创新开发出“钻孔桩钻机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成果,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2012年6月沪昆客专贵州公司组织参建贵广、沪昆两条线的近30家施工单位来到五工区小寨坡特大桥钻孔机自动控制器施工现场召开了大型现场观摩会;2013年初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3年底又获得贵州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这在是在参建贵广、沪昆两条线的近30家施工单位中仅有的榜上有名的科技成果。目前,随着周例会、技术例会、安全质量分析会、技术下基层和新学员入职培训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员工的创新水平和攻关能力提升了一大截。仅近两年,老王就培养了2名项目副经理、2名技术主管和1位总工程师。

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沪昆线上老王奋战了4个年头,无论从一开始接手第一工区,还是到扛起第五工区的重担,他都能一无既往地倾注自己的心血,而换来的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成绩。

2010年,项目刚刚进场,他从征地拆迁、便道规划、施工组织设计着手,每天跟着项目书记、征地拆迁负责人跑政府,走访百姓,率先在管段里完成征地工作,迅速打开了施工生产工作的开局之战,局指挥部也给予了 “赢得了尊重,取得了支持”的高度评价。

2011年,他管理的工区以良好的质量和标准化施工工地迎接沪昆客专贵州公司组织的半年和年度信用评价检查,赢得了检查组的一致赞誉。当年,中铁二十三局沪昆指及所属项目部在取得信用评价全线前三的好成绩。

2012年,他成功克服了全长552.097米的小河沟特大桥房屋拆迁量大,施工干扰多,施工安全、质量标准高、控制难度大,施工环保、水保要求高等不利因素,通过“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从人员、机械、材料、安全等多个方面周密部署,科学组织施工,优化施工工艺,加强现场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积极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实现了该特大桥下部结构顺利完工,这也是管段内第一个全部完成线下结构的特大桥。

2012年接手五工区后,他成功在负责施工的小寨坡特大桥推广使用钻孔机自动控制器施工技术,大大缩短了小寨坡特大桥的钻孔桩的施工时间,提高了桩基施工的质量,为项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年,沪昆客专贵州公司在此举行了管段内第一次大型的现场观摩会,为局沪昆指赢得了第一张绿牌嘉奖。

2013年10月16日下午,承担的管段内最长的哪旁隧道1#横洞及进口两个作业面总计4021米正洞、1297米横洞的施工完成,进口至1#横洞段于顺利贯通;2013年12月9日,全长7124米的哪旁隧道全线贯通;2013年12月14晚,全长2582米的顶溪隧道顺利贯通……这些为确保2014年全线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沪昆线的施工中,他管理的工地5次获得局指挥部授予的工人先锋号,1次获得沪昆客专贵州公司授予的标准化工地,1次获得贵州省工人先锋号,1次获得火车头劳动奖章……在沪昆线上崭露头角,是沪昆线上的“排头兵”。

注:[①] 2012年年初,由于人事调动,项目部对副经理分工进行了调整,调任原一工区工区长王士辉担任五工区工区长。当时,五工区面临的施工产值任务最为繁重,在管段内剩余工程量最大。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28008200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0537-2208001

二维码
线